大众网记者 丁尊宝 青岛报道实盘配资平台app下载
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,一幅共建共富、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生动画卷徐徐展开,村村结对守望相助、村企携手互利共赢、左邻右舍团结友爱、村美人和绿意盎然。这背后,是张家楼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,持续深化“邻里一家亲、楼里幸福圈”治理品牌的生动实践。
村村结对,共奔致富路
“村村结对子,更是把我们的心连到了一起。”寨里村党委书记许加元说。
为“先富带后富”“强村助弱村”,张家楼街道创新推出村村联建模式,将街道11个新村划分为5个示范村和6个创优村,让5个示范村与6个创优村“结对成邻”,共谋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,更在每个管区内打造“一个特色村、一个普通村、一个落后村”三联群组,推动特色村示范引领、普通村创出特色、落后村整顿提升。
“一个政策、一把尺子、一次告知。”清原种业项目的顺利落地,见证了村村联建模式的显著成效。寨里村和张家楼村携手,村两委干部、党员中心户、党员共同带头,仅用7天就完成2000多亩土地清场,调解纠纷24起,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,带动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。
村企联盟,共谱发展曲
“企业带着项目来,村庄围着企业转,现在咱们是利益共同体!”达尼村党委书记张金宝指着多彩农场高兴地说。
张家楼街道党工委立足“村企共建 强村富民”工作主题,以地域相近、产业相近、规上带动三项原则,推动各行政村至少确定1家共建企业。村庄给企业提供土地、劳动力等要素支持,企业以用工用劳、置换服务、土地托管等方式反哺村庄,形成了“村企共建、以企带村、以村促企”的良好局面。
“我们与企业共建后,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,还带动了村民就业。”张金宝介绍道。达尼村通过盘活1.6亩村集体建设用地,带动周边200多亩土地托管,打造了集种植、观光于一体的多彩农场。共建项目入驻时,村民自发拆除闲置构筑物、清理垃圾,不仅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增收60余万元,也同步化解环境卫生差、土地邻里纠纷多等治理难题。
巾帼力量,撑起半边天
在张家楼街道,一支支身着“五彩战袍”的巾帼队伍正活跃在基层治理第一线——“初心红”政策宣讲队走街串巷,“暖心橙”志愿服务队点亮困境儿童微心愿,“安心蓝”法律后援团送法到家...街道打造的党建带妇建“张小花”巾帼志愿队活跃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。
依托这一品牌,街道党工委积极拓展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。一方面成立“张小花”巾帼助农直播团队,建设乡忆工坊特色好品直播基地,让妇女成为乡村振兴的“带货能手”;另一方面,通过组织“马扎子宣讲”“姐妹课堂”等活动,引导妇女在矛盾调解、法律服务等领域发挥独特优势。
“自从加入‘张小花’志愿服务队,我们姐妹不仅学到了新技能,还能为村里办实事,感觉特别有成就感!”队员刘大姐激动地说。据统计,这些巾帼先锋年均开展各类服务800余场次,成功化解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300余件,真正实现了“妇女能顶半边天,治理能添一份力”。
五微治理,扮靓新家园
曾经杂草丛生的边角地,如今变身成为村民“家门口的诗与远方”——这得益于街道创新推行的“微花园、微菜园、微果园、微公园、微场院”五微治理模式。
“以前这些地方堆满杂物,现在成了大家争相打理的香饽饽。”松山村党委书记徐炳霞指着村口的微花园介绍道。为推进这项工作,街道构建起“街道党工委‘一线指挥’-新村党委‘区域统筹’-自然村党支部‘前沿阵地’-村民‘自主治理’”的工作体系,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从“政府干”到“大家干”,从“突击整治”到“长效治理”转变。
在具体实施中,松山村探索实施“微心愿认领微地块”行动成效显著。通过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的方式,街坊四邻纷纷认领“五微地块”,并通过“最美地块”评选、德育积分兑换等激励措施,引导村民主动融入花园式街道创建工作,既有效破解了“建设易、养护难”的问题,又拉近了邻里关系,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。
下一步,张家楼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持续深化“邻里一家亲、楼里幸福圈”品牌建设,以党建为纽带,以服务为根本,以创新为动力,让“邻里情”更浓,让“幸福圈”更暖,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贡献张家楼智慧。
红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